智能起名专家起名姓名测试免费算命签名设计手机版 您好,欢迎光临太极鱼诗词国学起名网!

唐诗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起名

当前位置:太极鱼起名网 > 唐诗起名大全 > 文章正文

唐诗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起名

2015-4-5   太极鱼起名网   

太极鱼大师起名微信二维码
大师本人微信:taijiyuqiming,添加微信咨询大师起名或者智能软件起名

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

年代: 唐 作者: 白居易

江南好,
风景旧曾谙。[1]
日出江花红胜火,
春来江水绿如蓝,[2]
能不忆江南。


【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注释】


 
①据《乐府杂录》,此词又名《谢秋娘》,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。又名《望江南》、《梦江南》等。分单调、双调两体。单调二十七字,双凋五十四字,皆平韵。 
②谙(an):熟悉。 
③蓝:蓝草,其叶可制青绿染料。



日出江花红胜火① 春来江水绿如蓝② 能不忆江南

①日出句:早晨太阳出来以后,照得江边盛开的花儿,红艳得比火还要红。 
②春来句:蓝,用蓝草制成的颜料,也叫靛青。春江青碧,好像靛青的颜色一样,在阳光下泛着绿波。
这几句词是说,春日,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,红得胜似烈火;江水碧绿的颜色,只有蓝草可以相比。这一切,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?诗人用对比、夸张的手法,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,红绿相映,光彩夺目,印象强烈,引人入胜。

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起名


这首诗非常出名,基本上国人都应该知道。通过简单的几句,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赞叹与怀念。此诗有很强的画面感,当你读到每一句的时候,眼前就能浮现诗中的场景。前几句的大意:春日,朝阳照耀下的江畔花朵,红得胜似烈火;江水碧绿的颜色,只有蓝草可以相比。这一切,怎能不撩起我对江南的回忆?诗人用对比、夸张的手法,对江南水乡的诱人春色进行了形象的描绘,红绿相映,光彩夺目,印象强烈,引人入胜。接下来,说说如果从这几句诗中提取起名素材。因为从经典的唐诗中起个名字非常有意义,这也是目前很多人追求的。

江南好,--- 起名为:江南,比如:李江南,等。表达对江南的喜爱,以及自己的孩子美如江南。
风景旧曾谙。
日出江花红胜火,--- 起名为:江胜,江字本身就是人名常用字,很多人都喜欢在名字使用该字。
春来江水绿如蓝,--- 起名为:春来  如蓝
能不忆江南。--- 起名为:忆江 

以上几个名字是小编认为不错的,如果您有更好的选择也是可以的。毕竟每个人对于诗词和名字的理解不完全一样。只要大家喜欢就行,唐诗的作用就是给我们起名提供了素材和文化背景。

【《忆江南·江南好》赏析】



   此词写江南春色,首句“江南好”,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“好”字,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,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。同时,唯因“好”之已甚,方能“忆”之不休,因此,此句又已暗逗结句“能不忆江南”,并与之相关阖。次句“风景旧曾谙”,点明江南风景之“好”,并非得之传闻,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。这就既落实了“好”字,又照应了“忆”字,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。三、四两句对江南之“好”进行形象化的演绎,突出渲染江花、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,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。其中,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,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,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。篇末,以“能不忆江南”收束全词,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,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,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。

诗人白居易


白居易(772年—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,葬于香山。


太极鱼起名算命网http://www.taijiyu.net/),专业团队打造最优秀的起名、算命门户。目前开发的姓名测试打分智能起名/改名,八字喜用神查询,康熙字典起名万年历八字算命,八字排盘,六爻算命,周公解梦,情侣配对,星座、生肖分析,抽签卜卦,号码吉凶等功能和服务,赢得了用户的口碑和赞誉。太极鱼,专业成就品质,是您身边的起名、算命专家!请记住我们的网址是:www.taijiyu.net

tag:忆江南江南好唐诗起名

温馨提示: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传统民俗文化,仅供参考和娱乐。

(C)2010 - 2024 太极鱼起名算命网 www.taijiyu.net - 关于太极鱼 - 服务条款 - 合作联系 - 网站地图

太极鱼,为太极图案中相互环抱的阴阳鱼,主阴阳相互相生,相辅相融。本站致力打造最专业的起名、算命门户网站。

声明:本系统来源于中国民俗学的一些测算方法,并非科学研究成果,仅供休闲娱乐,请勿迷信,按此操作一切后果自负!

渝ICP备19015303号-1渝公网安备 50010102000640号